新华网重庆健康频道11月17日电 今年11月16日是第15个“世界慢阻肺(COPD)日”,今年“世界慢阻肺(COPD)日”的主题是“科学呼吸”。当天上午重庆市第六人民医院呼吸科医学博士、副主任医师朱佑明、主治医师夏薇和护士们,在医院门急诊大楼一楼举行义诊宣教活动,为群众讲解“慢阻肺(COPD)”。
慢性阻塞性肺疾病(慢阻肺,COPD)是一种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、呈进行性发展,与气道和肺部对有害颗粒(如大气污染)或有害气体(如吸烟)的慢性炎症反应增强有关的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疾病。慢阻肺与心脑血管疾病、糖尿病和癌症一同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全球四大慢性疾病。慢阻肺与慢性支气管炎、肺气肿密切相关。我国流行病学调查显示,慢阻肺患病率占40岁以上人群的8.2%,其致残、致死率较高,在农村居第一位,在城市居第四位,社会经济负担重,已成为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。
张阿姨今年64岁,家住南坪最近因为咳嗽在社区医院输液已经一个星期了,但是始终不见好转。听说医院在做义诊就过来咨询,朱佑明详细询问她的症状,经过检查诊断后确诊是慢阻肺。
“要不是医院义诊讲解,我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是慢阻肺,在社区医院看了几次,每次都是输液缓解,现在知道病因了可以对症用药,太感谢医院了,希望医院可以多组织几次这样的活动让大家多了解一些这类疾病”张阿姨说。
活动现场,护士为群众讲解慢阻肺的预防及治疗,免费为群众做小肺功能测定,发放宣传资料。据统计,本次活动共接受咨询200余人,发放资料300余册,小肺功能测试52次。
据朱佑明介绍,虽然慢阻肺听起来可怕,但也没必要谈“虎”色变,慢阻肺是一种可以预防、可以治疗的疾病,有效的治疗可以让慢阻肺患者感觉更好,生活质量更高。关键是要有好的生活习惯和健康理念,只要重视和关注,永远也不晚。
(摘自新华网重庆健康频道)